南阳的六月,桐柏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艳。赵建国站在自己茶叶加工厂的二楼办公室,望着窗外连绵的青山,眉头却锁成了"川"字。办公桌上摊着去年的销售报表,那些下滑的曲线像一根根刺,扎在这位桐柏茶业第三代传人的心上。五年前从父亲手中接过"桐柏玉叶"这块老招牌时,他怎么也想不到,如今竟会为卖不出去的春茶彻夜难眠。
"赵总,您看这个。"市场部小张递来的智能手机上,一条短视频正在播放:武夷山的茶农对着镜头侃侃而谈,直播间里订单如雪片般飞来。赵建国接过手机,粗糙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屏幕,忽然想起上周去南阳进货时,在出租车上听到的广播——"世惠诚网络营销公司助力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"。那天傍晚的夕阳透过车窗在他掌心投下斑驳的光影,此刻回忆起来,竟有种莫名的预兆。
世惠诚公司的玻璃门在赵建国面前自动滑开时,他下意识地拽了拽西装下摆。前台姑娘引他走进会议室,墙上"数据驱动·内容为王"的标语让他有些恍惚。营销总监李雯的笑声清脆如檐角风铃:"赵总,您这桐柏玉叶可是藏在深山无人识啊!"她打开投影仪,光束里飞舞的尘埃仿佛都化作了数据流,"我们分析过,不是茶叶不好,是故事没讲好。"
接下来的两周,世惠诚的年轻人们扎进了桐柏山的云雾里。95后文案小吴跟着采茶工清晨五点上山,无人机在茶田上空画出绿色波浪;策划主管老陈蹲在炒茶车间,手机镜头记录下老师傅手掌与铁锅的每一次缠绵。赵建国看着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趴在祠堂的木桌上修图到深夜,忽然觉得祖传的茶灶烧得比往年更旺了些。
"惊蛰·桐柏玉叶古法新采"的直播定在春分日。开播前两小时,赵建国发现自己的中山装后背已经汗湿。李雯往他手里塞了杯茶:"别当是卖货,就当给老朋友讲讲茶经。"镜头亮起的瞬间,山风穿堂而过,带来远处茶田的清香。赵建国指着身后那株三百年的老茶树,说起祖父如何在战火中保住茶种的故事,忽然哽咽。弹幕里飞过一片"泪目",后台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,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。
秋分时节,赵建国再次走进世惠诚公司,手里拎着新炒的桂花乌龙。会议室墙上挂着他们合作项目的战绩:短视频播放量破千万,线上销量同比增长370%。但让他真正感慨的,是上周那个从广州慕名而来的茶商,握着他的手说:"看了你们拍的纪录片,就像闻到了桐柏山的雾气。"
玻璃幕墙外,南阳城的霓虹次第亮起。赵建国想起祖父生前常说的话:"茶要遇到懂它的人。"在这个万物皆可"云"的时代,网络营销何尝不是另一种知遇之恩?世惠诚的年轻人教会他的,是用数字时代的语言,讲述土地里长出的故事。临走时他回头望了眼公司logo,那抹蓝色在夜色中格外明亮,像极了雨后天晴时,桐柏山巅的那片天空。